5区 海龟与人类文化

①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因此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人类与海龟相遇的故事。海龟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牠不仅是食物来源,还在日本人的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②
海洋的信使
在日本,海龟被视为一种能够在未知的海洋世界与已知的陆地世界之间穿梭的生物。在江户时代(1603年至1867年),部分藩地甚至将捕捉海龟定为犯罪行为。海龟也被供奉在神社中,并被放置于坟墓和墓冢里。
世界各地都有海龟救人的故事。在日本,有些家庭因祖先曾被海龟救助过,所以世世代代有不吃海龟肉的传统,以此表达对海龟的尊敬。
③
浦岛太郎
浦岛太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儿童文学作家岩谷小波(1870年至1933年)将其进行了普及化。这个故事名为“浦岛传说”,最初出现在日本最古老的史书《日本书纪》和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事细节不断演变,但海龟在日本人民心中始终被视为神秘的存在。
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渔夫在拯救了一只海龟后被带到了海底龙宫。在那里他与乙姬公主度过了三年幸福的时光,但他返回故乡后,却发现世间已过去了数百年。该故事在1910年被纳入第二期国家教材后获得了极大的人气,如今在日本仍旧广为人知。
④
捕鱼与海龟
在过去,当日本渔民在海上遇到海龟时,通常会给海龟喝酒。因此,绿海龟获得了“正觉坊”的昵称,意为“酒量大”。如果人们在漂浮的木头上发现了海龟,就预示着好兆头,因此渔民会把浮木带走,用船上的木头作替换,以期渔船满载而归。对于渔民来说,海龟既被视为渔业丰收的象征,也寓意着好运。
⑤
海龟与日本饮食文化
直到半个世纪前为止,海龟还是日本餐桌上的常见食材,这可以从日本各地出土的古代贝丘(古代食物储藏坑)遗址中的龟骨得到证实。海龟翻身后无法自己翻回来,能够在这种姿势下存活很久,因此被作为宝贵的储备食材。海龟的卵在产卵季节也很容易收集,在饥荒时期是很多人充饥果腹的续命食品。由此可见,海龟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要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吃海龟的饮食文化应当持续受到尊重。
⑥
日和佐与海龟文化
日和佐与海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过去,包括日和佐在内的德岛地区有吃海龟的传统。据记载,“1947年,数只海龟在海滩被捕获,肉被掏空,龟壳和内脏散落在周围。”*1但另一方面,当地人对海龟也怀有敬畏之情,日和佐中学的学生们就表现出了这种敬畏,也有些人仍尊称海龟为“海神的信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和佐就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海龟产卵地。“海龟在七月至八月期间会来到太平洋沿岸的日和佐产卵。许多人经常前往海滩观察海龟,并在夜晚挂灯笼。”*2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海龟的观念有所变化,但日和佐的人们与海龟的关系依旧密不可分。
*1: 笠井,1957
*2: 秋山,1935
⑦
龟壳占卜
骨卜是将动物的骨头加热直到出现裂纹,占卜师根据这些裂纹来预测吉凶的一种占卜方式。龟壳占卜师使用的是海龟的腹甲骨。自新石器时代以来,龟壳占卜在欧亚大陆就已经存在。在日本,人们发现了从古坟时代(约公元3世纪至7世纪)起被用于占卜的红海龟。*1还有记录显示,来自纪伊(和歌山县)、阿波(德岛县)、土佐(高知县)等地区的红海龟壳曾被皇室用于祭祀活动。此外,据说来自伊豆(静冈县)、对马和壹岐(长崎县)的卜部氏拥有潜水捕捉海龟的特殊技能。最近,为了确定2019年的大尝祭所用的新米粟将取自何方,一只来自小笠原群岛的绿海龟被用于“斋田点定之仪”,以此寻求神灵的指引。
*1:神泽,1983
8
龟壳手工艺品
以玳瑁龟壳为原材料制成的龟壳装饰品在日本被称为“bekko”。自古以来,这种半透明的琥珀色龟壳被用来制作各种首饰等物品。在7世纪,中国就已掌握将龟壳装饰到华丽漆盒上的工艺。奈良东大寺正仓院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就是这种工艺的典范。在江户时代(1603年至1867年),玳瑁龟壳工艺在日本各地普及开来,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工艺被用于制作梳子、发簪、眼镜框、拨片(用于弹奏三味线的工具)及其他饰品。在明治时代(1868年至1912年),日本工匠的玳瑁作品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了极高的赞誉。然而,如今玳瑁濒临灭绝,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亦称华盛顿公约)的保护名单。因此,进口玳瑁壳的行为是违法的。与海龟本身一样,玳瑁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岌岌可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