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區 海龜與人類文化

①
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群島。因此,自古以來,人類與海龜相遇的故事便層出不窮。日本人與海龜的關係相當複雜,海龜既是食物來源,也在日本人的心中佔有特殊地位。
②
海洋的使者
在日本,海龜被尊崇為能夠穿梭於未知的海洋世界與已知的陸地世界的生物。在江戶時代(1603-1867年),捕捉海龜在一些領地被視為犯罪。海龜也被供奉在神社中,並被放置在墳墓和墳場中。
在世界各地,都有海龜救人的故事。在日本,有些家族因為曾有祖先被海龜拯救,而保留了不吃海龜肉的傳統,以示尊敬。
③
浦島太郎
浦島太郎是一個著名的日本童話,由於兒童文學作家巖谷小波(1870-1933年)的普及而廣為流傳。它最早的記載,是日本最古老的史書《日本書紀》和最古老的和歌集《萬葉集》中的浦島傳說。雖然細節隨著歲月累積而有所改變,但海龜一直作為神秘的生物深深烙印在日本人的心中。
在這個童話中,一位年輕漁夫救了一隻海龜,並被邀請到海底龍王的龍宮。在與乙姬公主度過看似愉快的三年後,他返回家鄉,卻發現已經過去了幾百年。這個故事在1910年被納入二期國定教科書後,獲得了極大的知名度,並至今仍在日本廣為人知。
④
捕魚與海龜
過去,日本漁夫在海上遇到海龜時,習慣給牠喝一口酒。因此,綠蠵龜被賦予了「正覺坊」的別名,意思是「酒鬼」。如果看到海龜在漂流木中玩耍,就認為牠會帶來好運,因此漁夫會把這塊木頭帶走,並用船上的木頭替換。對漁夫來說,海龜既是好的漁獲,也是好運的象徵。
⑤
海龜與日本飲食文化
直到半世紀前,海龜在日本仍是常見的食物,這從日本各地歷史貝塚(古代貝類吃完後其廢棄殼的堆積場)中挖掘出的龜骨可見一斑。海龜翻身後無法自己翻回來,且能在這種狀態下長時間存活,因此是珍貴的可儲存食物來源。牠們的卵在產卵季節容易收集,在缺糧時期拯救了許多生命。海龜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只要能持續管理得當,繼續食用海龜的習俗應該受到尊重。
⑥
日和佐與海龜文化
日和佐與海龜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包括日和佐在內的德島地區,海龜曾是常見的食物。「1947年,幾隻海龜在沙灘上被捕捉,牠們的肉被收集,殼和內臟則被丟棄。」*1 而另一方面,海龜卻又備受尊敬,日和佐中學學生就對海龜極為尊敬,海龜仍被一些人稱為「海神的使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和佐就作為海龜產卵地已經廣為人知。「每年7月至8月,海龜會到位於太平洋沿岸的日和佐產卵。許多人會到沙灘「觀龜」,晚上還會掛燈籠。」*2 雖然對海龜的看法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但日和佐人依舊與海龜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1: 笠井, 1957
*2: 秋山, 1935
⑦
龜甲占卜
占卜的一種方法是將動物的骨頭加熱,並解讀由此產生的裂縫。龜甲占卜師所使用的是海龜的腹甲骨。龜甲占卜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在歐亞大陸就已經存在。在日本,發現了一隻用於古墳時代(約3世紀至7世紀)占卜的赤蠵龜。*1 此外,有記載顯示赤蠵龜甲曾經被用於紀伊(和歌山縣)、阿波(德島縣)、土佐(高知縣)等地的日本皇室祭祀儀式。另外,來自伊豆(靜岡縣)、對馬和壹岐(長崎縣)的卜部家族據說擁有潛水捕捉海龜的特殊技能。最近,一隻小笠原群島的綠蠵龜被用於「齋田點定之儀」,以祈求神靈賜予2019年大嘗祭中所使用米粟的採取地方的啟示。
*1: 神澤, 1983
8
龜甲工藝品
由玳瑁龜甲製成的裝飾性龜甲製品在日本被稱為「bekko」。這種半透明、琥珀色的材料自古以來就被用於製作各種珠寶及其他物品。在7世紀的中國,發展出將龜甲附著在華麗的漆盒上作為裝飾的方法。當時的技術可見於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收藏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上。玳瑁殼工藝在江戶時代(1603–1867年)傳播到日本各地,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用於製作梳子、髮簪、眼鏡框、撥(用於彈奏三味線的工具)及其他裝飾品。在明治時代(1868–1912年),日本工匠的作品在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並大受好評。然而,玳瑁龜如今面臨滅絕危機,受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又稱華盛頓公約)的保護。因此,玳瑁龜甲的進口是非法的。如同玳瑁龜本身一樣,這項傳統工藝的前途也岌岌可危。